鼓山之声

鼓山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鼓山之声 > 正文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点赞”活动专题(三)

发布日期:2023-09-14     作者:     来源:    编辑:党群工作部    审核人:    点击: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展现勃勃生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决定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主题推介活动。接到《关于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主题推介活动的通知》以后,我校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活动,涌现出一批反映河北之“美”的优秀的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示家乡的美,擦亮“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青春力量。现将我校作品展示如下:


谁不说咱曲周美?

思政部 张春连

朋友们,你们也许没有来过我的家乡曲周县,这儿的环境可美了,曲周的旅发大会很快就要召开了,我们要打造“农科旅游,水韵曲周”旅发品牌,你听说了吗?现在的曲周人正在朝着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目标努力奋斗着,曲周正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画卷。曲周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今天,我就带你来看一下美丽的曲周县城吧!

曲周县城位于邯郸市东北部约50公里处,是一个平原小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城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穿城而过,湖水清清,林草碧绿,道路宽阔,瓜果飘香,人勤地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四好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公园广场众多,景色迷人;特色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科技小院奏起科技富农最强音,让人不得不赞叹这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去处。

从外面来到曲周,进入县城要经过几个高大的牌坊,西有永安门,南有景盛门,东有崇化门,单单这几个牌坊使人眼前一亮,它们气势宏伟,高大威武,不禁使人们想要对这个城市一探究竟。

我们先来看一下公园吧。这儿近几年陆续建起了几个大的公园,城中心有龙海公园,城东有莲花湖公园,城西南有新建成的凤鸣湖公园。每个公园都各有特色。

龙海公园沿支漳河而建,里面又有南湖北湖之分,两湖连接处的小桥两边水势较浅处是孩子们必去的地方,他们或者拿网捞鱼或者用手摸鱼,或玩水枪,大人坐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看着,湖里鱼儿欢游,岸边童娃嬉闹,垂柳依依,夏蝉鸣叫,是带娃们的好去处;远处高高的尚书阁也是公园的一景,晚上配上灯光更美。

莲花湖公园也是一处湿地公园,公园里鱼儿多,水鸟也多,夏日荷花盛开,荷叶满湖,游人如织;玻璃桥是这个公园的网红打卡之地,大人小孩都愿意到玻璃桥上体验一下,欣赏莲花湖之美;还有公园里的攀岩沙坑也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每逢周末假日,这儿小孩众多,他们爬上爬下,钻来钻去,总也玩不够,不舍得回去;公园理的自行车道可供人们骑车锻炼,也可健身散步。

凤鸣湖公园是最近新建成的公园,位于县城新区,里面的水利文化科普园很值得一看。在这里不出远门可以看到三峡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缩小模型,让人在游园中学科学,了解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人民,广场上还有李冰的雕像等,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阿基米德取水器,摇动古老水车,边玩好奇,这是什么科学原理。公园里有小桥、大桥、吊桥些许,林中有空中栈道,沿湖有长长的步道,在这儿可观光、可 健身、可游玩。夜晚的巨桥上人们唱歌、纳凉、练摊,热闹非凡。来吧,这儿总有一处适合你。除了这几个大公园外,县城里还有数不清的口袋公园一个个不断建起或在街角,或在社区旁边,景色各异,绿化了美化了小城,方便了居民。一片片绿地点缀在县城的四面八方,简直就是城里的“世外桃源”。

说完了公园再来看一下人民广场吧,上午广场的西北角和东北角是老人们最爱的地方,坐在林荫下的木凳上,下棋、打牌、聊天、带孙子,很是惬意。晚上广场舞成了主角,明亮的高杆灯下,年轻人跳着欢快的舞蹈,白天工作的劳累疲乏不翼而飞,浑身是劲,随着响亮的音乐尽情地跳着。好几个团队占据了大半个广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跳啊蹦啊,跳出了幸福的新生活。孩子们看喷泉、滑滑板、打羽毛球等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在一些节假日,广场上还会有龙灯表演、美术展览、彩灯展示等,最近的周末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清洁美丽的广场为人们提供了健身的舞台和活动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广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好政策,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广场为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爱党爱国。

你知道曲周有什么好吃的呢?曲周的土特产有很多,曲面,小米,粉皮、粉条等,要说最有名的小吃当属滏阳河畔大桥头的煎饼汤,好吃不贵。多少人早起到那儿吃上一碗煎饼汤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很多曲周籍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都要去美美地吃上一碗,这是一家祖传的摊位,多少年不曾易址,这里曾勾起多少人的回忆,时代变换,味道不变,真是记忆中的味道,醇香久远,吃过一次,都会念念不忘。很多外地人也会慕名而来,一尝为快。

你知道曲周最近什么最“火”吗?科技小院呀!今年早些时候习近平主席给曲周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回信了,这下曲周的科技小院出名了。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的试验站,有白寨科技小院、前衙科技小院等,助力曲周乡村振兴。科技小院的学生把论文写在了曲周的大地上,写在农田里,利用科技指导农民种粮种葡萄等,使庄家增产,帮农民致富,如果你想科技富农,不妨到曲周的科技小院来参观。曲周的科技小院美呀!

提到红色曲周,一定要提到郭企之烈士,在光明街北头的郭企之纪念亭,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此扫墓,纪念抗日政府县长郭企之,他为了曲周人民年纪轻轻就英勇牺牲了,我们要缅怀先烈功绩,继承先烈遗志,建设好曲周家园。

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在曲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曲周正在走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曲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曲周人民正走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康庄大道上,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祝福家乡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丽!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您到美丽的曲周来,记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在这里,读懂邯郸

“醉骑白马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当年诗仙李白路过邯郸并在此驻跸,留下了数首脍炙人口的名句。邯郸是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多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古都。这里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战国之赵都,荀子的诞生地,秦始皇的“龙兴”地,曹操的称霸地。这里是传说中人类起源的地方,上古时的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的古中皇山上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这里还是成语典故之都,和邯郸有关的成语近一千六百条。秀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让邯郸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韵味和独特别致的自然风光。

邯郸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各种文化的积淀,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才子佳人的美丽传说,引人入胜的奇闻逸事,奠定了邯郸“成语典故”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样式。从力戒盲从刻板的“邯郸学步”,到点化人们领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的“黄粱美梦”;从教人坦诚、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到寓意明了的“中山狼”;从蕴含处世之道人生哲学的“鹬蚌相争”“饮鸩止渴”,到锐意变革与进取的“胡服骑射”……邯郸成语文化的源远流长及深刻影响可见一斑。

然而,在中国的地市级古城中,应该没有哪个比河北邯郸更为低调的了。不同于北上广的繁华,也不同于江南苏杭的秀美,邯郸代表了安逸的时光、休闲的态度。千百年来,古城走过繁华也历经沧桑,带着晚霞一般的温情,将岁月编织成一曲清幽的小调,不争抢、不宣告也不怕遗忘。在《汉书·地理志》上有关于邯郸名字由来的解释:“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单,是尽的意思。邯山的尽头,即邯单。又因为作为城廓,城名需从邑,所以单字加邑,遂有邯郸”。从此邯郸的名字三千年未改,一直就以这个名字彪炳史册。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5A级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娲皇宫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女娲诞辰,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来此祭拜。

邯郸丛台公园很有名气,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赵武灵王建筑丛台,以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一进大门,环水之中高26米的丛台赫然入目。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走进圆拱门,建筑精美的小凉亭映入眼帘,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礅,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丛台四周有许多石刻,丛台下建有“七贤祠”。祠内有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塑像七尊。他们都曾为赵国建立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丛台公园内建有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藏碑三百余块,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邯郸韵蕴着深厚的文化与哲理,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作为千年古城,太多的气息和情感,文字史书无法承载,只有走进邯郸,将自己融入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古城的魅力。蒹葭苍苍,彼黍离离。三千年,也不过一壶老丛台酒的距离。你若来,很近,不来,很长。



佛国遗迹——北齐响堂山石窟

公共教学部 武莹莹

响堂山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550—577年),现存石窟16座,雕像4000多尊。响堂山石窟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四星级森林公园。2012年11月份,响堂山风景名胜区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北齐时期,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

从东魏武定末年至北齐后主高纬时期,尽管时间较短(约20多年)但为了彰显新朝气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北齐更是设立石窟丞一职专司石窟建设。这时期佛的造像,形体敦厚结实,表现出北齐民族的强健和豪迈,面稍丰满,高鼻长目。结跏趺或半结跏趺坐于园莲座上,衣纹疏宕,成不规则阶梯状布于全身,佛衣下摆铺于座面。声闻弟子面型与菩萨同,体态浑圆,衣式简洁明快,下身也与菩萨相似,有“曹衣出水”之风。身体比例上略显上长下短。

菩萨的主要风格表现在浑圆敦实的体态上,其造型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如南响堂第七窟内的菩萨,面相丰圆,体态健壮饱满,腹部略隆,衣纹华丽,上著披帛,下著大裙,裙裾贴体,作出水式,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至肘部。另外,北响堂第九窟左龛和南响堂第一窟左龛内的菩萨,充分表现出扭躯斜胯鼓腹,重心落于一脚的特点,以前者(北第九窟左龛)为甚,这不能不承认是开启了隋唐造像那种“浓艳丰肥”“细腰斜躯三道弯”的先河。

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共凿6个窟,规模都不大,雕刻装饰也比较简单。此外利用北齐洞窟内外岩壁 还开凿有不少造像龛,其中隋龛近50个,最早为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唐龛约300个,以武周时期居多。两处石窟均有附属建筑群,北响堂石窟下方的常乐寺遗址占地7000平方米,内有宋塔、经幢及宋至民国年间的石碑、造像。南响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楼阁、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响堂石窟外檐,于第 2窟门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记述该窟始建及北周灭法等重大事件,是有关响堂山石窟营造史的重要发现。

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响堂山石窟在艺术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是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诸多大石窟无法比拟也无法取代的。因此在1961年,响堂山石窟与诸大石窟一起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学者范文澜、郭沫若等响堂山石窟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对响堂石窟艺术也多有偏爱,曾多次在北京琉璃厂购买响堂山石窟石窟造像和刻经拓片精心收藏。并记录在他的日记中。

响堂山石窟的历史意义、文物价值、艺术造诣不亚于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是我省独有的佛教古迹,在北齐时期邺城一度是全国的佛教中心,响堂山石窟曾聚集了天下名僧,唐代著名僧人道宣在《续高僧传》中多次提及响堂山石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响堂山,领略壮美山色的同时还可以参禅悟佛,体会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

揽洺湖华美,品幼专风光

基础教育系 严志波

春,带着冬的痕迹缓缓走来,跳着舞,唱着歌,用温暖与美好拥抱着武安这座古城。古城南畔便是大美洺湖与诗意幼专了。这座拥有百年校史的师范名校正再一次逐梦起航。

朱自清先生《春》里的春的“韵色”在幼专校园处处可以一睹芳容,不仅如此,海棠园、樱花园、梨树园也竞相争夺“春日最美”这个称号。春日幼专,活力又治愈,苍翠欲滴的绿为校园架起一座又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关于夏天你能想到什么呢?是夏日骄阳还是和煦慵懒的晚风,又或是母亲端给你的蒜味西瓜。在幼专,你同样能感受到夏季的温柔。洺湖水波纹荡漾,梧桐树树影婆娑,夕阳下你可以暂时逃离紧张的生活,享受这段静谧时光,青石小路、绚丽夕阳、涓涓流水加上一杯凉凉的果茶,在这里,你可以与幼专、洺湖共生长。信步游荡后去图书馆阅览几本书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时光就这样悄悄到来。

或许,还可以听听喜鹊与知了共谱的夕阳协奏曲;或许,你可以感悟暴雨后的清新与凉爽。

秋,带着风与霜如约而至。一阵风过后,满地金黄的树叶成为幼专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个儿童在校园中奔跑为秋增添了几分乐趣。同学们结伴而行,在梧桐树下,在核桃林中,在宽阔的操场,用手机记录这青春时光。一群又一群大雁掠过,或人字行或一字行,仿佛以曼妙的舞姿为学校的发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