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之声

鼓山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鼓山之声 > 正文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点赞”活动专题(五)

发布日期:2023-09-15     作者:     来源: 本校    编辑:党群工作部    审核人:    点击: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展现勃勃生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决定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主题推介活动。接到《关于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主题推介活动的通知》以后,我校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活动,涌现出一批反映河北之“美”的优秀的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示家乡的美,擦亮“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青春力量。现将我校作品展示如下:

在这里,读懂邯郸

“醉骑白马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当年诗仙李白路过邯郸并在此驻跸,留下了数首脍炙人口的名句。邯郸是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多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古都。这里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战国之赵都,荀子的诞生地,秦始皇的“龙兴”地,曹操的称霸地。这里是传说中人类起源的地方,上古时的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的古中皇山上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这里还是成语典故之都,和邯郸有关的成语近一千六百条。秀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让邯郸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韵味和独特别致的自然风光。

邯郸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各种文化的积淀,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才子佳人的美丽传说,引人入胜的奇闻逸事,奠定了邯郸“成语典故”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样式。从力戒盲从刻板的“邯郸学步”,到点化人们领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的“黄粱美梦”;从教人坦诚、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到寓意明了的“中山狼”;从蕴含处世之道人生哲学的“鹬蚌相争”“饮鸩止渴”,到锐意变革与进取的“胡服骑射”……邯郸成语文化的源远流长及深刻影响可见一斑。

然而,在中国的地市级古城中,应该没有哪个比河北邯郸更为低调的了。不同于北上广的繁华,也不同于江南苏杭的秀美,邯郸代表了安逸的时光、休闲的态度。千百年来,古城走过繁华也历经沧桑,带着晚霞一般的温情,将岁月编织成一曲清幽的小调,不争抢、不宣告也不怕遗忘。在《汉书·地理志》上有关于邯郸名字由来的解释:“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单,是尽的意思。邯山的尽头,即邯单。又因为作为城廓,城名需从邑,所以单字加邑,遂有邯郸”。从此邯郸的名字三千年未改,一直就以这个名字彪炳史册。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5A级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娲皇宫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女娲诞辰,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来此祭拜。

邯郸丛台公园很有名气,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赵武灵王建筑丛台,以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一进大门,环水之中高26米的丛台赫然入目。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走进圆拱门,建筑精美的小凉亭映入眼帘,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礅,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丛台四周有许多石刻,丛台下建有“七贤祠”。祠内有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塑像七尊。他们都曾为赵国建立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丛台公园内建有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藏碑三百余块,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邯郸韵蕴着深厚的文化与哲理,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作为千年古城,太多的气息和情感,文字史书无法承载,只有走进邯郸,将自己融入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古城的魅力。蒹葭苍苍,彼黍离离。三千年,也不过一壶老丛台酒的距离。你若来,很近,不来,很长。